1 范围
本标准规定有机食品西瓜(露地)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轮作、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西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6715.3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GB/T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3 产地要求
3.1 环境
3.1.1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在无规定疫病区内进行,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
3.1.2 有机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T 5084Ⅴ类水标准。
b)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5618二级标准。
c)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 30954二级标准和GB/T 9137。
3.1.3 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土壤pH值在7左右。
3.2 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3.3 缓冲带
有机西瓜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缓冲带。保证有机西瓜种植区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 技术要求
4.1 种子及其处理
4.1.1 品种选择
选用抗逆性强、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为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4.1.2 晒种
播前15d,晒种3d。
4.2 育苗
4.2.1 育苗前准备
4.2.1.1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35d~45d,叶片宽大平展,叶色深绿,节间短,长势正常,叶龄在4片~5片叶,株高10cm~15cm。
4.2.1.2 育苗床选择
育苗床选择地势较高,通风透光良好的地方。采用塑料小拱棚内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
4.2.1.3 小拱棚规格
一般南北宽1.2m~1.5m,东西长8m~10m,深15cm~20cm。
4.2.1.4 营养土配制
应使用符合GB/T19630要求的肥料,如选用肥沃园田土60%,腐熟厩肥40%,拌匀备用。
4.2.1.5 大棚育苗
用于早熟栽培,可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营养钵高10cm~12cm,直径8cm~10cm。苗床1.2m×5m~6m。
4.2.1.6 小拱棚育苗
用于延后栽培,方法同大棚育苗。由于育苗期正处在高温强光照射和多雨季节,采用覆盖遮阳网,育苗效果较好。
4.2.2 浸种催芽
4.2.2.1 浸种消毒
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温水中烫种15min,并不断搅动,捞出立即放凉水中急速降温,然后用温水浸泡24h。
4.2.2.2 催芽
消毒或浸泡好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4h后,投洗干净捞出,放在纱布上包好置于28℃~32℃的条件下催芽30h左右后,种子露白后即可准备播种。
4.2.3 播种
4.2.3.1 播期
在大田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0℃、或棚温升到25℃时播种。
4.2.3.2 播法
在播种前一次性浇透苗床水,在营养钵或营养方块中央扎眼,将催芽的种子播下,覆土1.5cm。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提高出苗率。
4.2.3.3 播量
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50g~70g。
4.2.4 苗期管理
4.2.4.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时要复膜保温,床温保持在30℃~32℃;出苗日撤掉复膜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7℃。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后,床温白天25℃~30℃,夜间17℃~20℃;4片~5片真叶到定植前一周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
4.2.4.2 水分管理
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根据床土湿度适当补充水分,防止湿度过大引起沤根。
4.2.4.3 苗床除草
当幼苗长出2片~3片真叶后,苗床及时进行人工除草。
4.2.4.4 追肥
苗期发现缺肥现象时,可以结合浇水进行少量施肥,应使用符合GB/T 19630要求的肥料。
4.3 选茬 整地
4.3.1 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4.3.2 选茬
前茬以有机栽培的葱蒜、大豆、小麦、玉米、高粱茬为宜。
4.3.3 轮作
西瓜种植一般要进行7年以上的轮作。
4.3.4 整地
大田整地实行秋